一、服务业快速发展,发展动力仍在积累
1.第一大产业之位愈加巩固。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5075.4亿元,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多出1096.4亿元,是第二产业的1.3倍,比去年同期增长9.5%,增幅比第二产业高出4.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4.2%,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8.4%。
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省服务业投资3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增幅比二产投资高4.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7.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是我省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力量。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教育设施、体育设施等民生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服务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3.对财政税收的贡献较大 。一季度,全省税收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549.2和1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0.4%,其中,服务业税收收入1329.1亿元,同比增长6.1%,占总税收比重为5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2亿元,增长3.1%,与民生相关的公共安全、卫生计生、社保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等支出较快增长,增幅均在15%以上。
二、服务业发展亮点迭出,前景可期
1.新业态和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兴起。近年来,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新业态和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兴起,规模日益扩大。据省商务厅统计,全省网络零售额1618亿元,增长31.9%,其中省内居民网络消费813亿元,增长24.3%,快递业务增长67.1%,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90.6%。
2.优势产业引领作用明显。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新兴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增长均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在引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为646、741.8和43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21.4%和30.9%,营业利润分别为141.9、124.1和9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34%和58.2%,有力地提升了我省服务业发展质量。
3.房地产业明显回升。一季度,浙江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96.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480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销售额1661亿元,增长83%,增幅同比提高49和7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15.8%,土地购置面积增长56.4%,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34.7%。3月份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
4.商品消费增速回升。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11.2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5%),增幅比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42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4亿元,增长11.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507亿元,增长11.2%;商品零售4519亿元,增长10.3%。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3%,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长3.4%。
5.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98.2万人次,同比增长7.3%,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接待外国人129.9万人次,同比增长7%。接待国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6.金融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一季度,我省金融机构执行央行利率下调政策,全省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下降,加上对各类不合理收费的清理,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新增证券市场融资675亿元。截至3月末,我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82家,累计募集资金9096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0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一季度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0起,并购金额550亿元,推动我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但外需疲软对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季度,浙江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呈现“三降”局面。进出口456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出口3586亿元,下降4.1%;进口978亿元,下降5.1%,外需疲软进一步影响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批发销售情况。现阶段,世界经济还没有明显回暖的信号,预期外需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对我省服务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随着“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营改增”等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地,浙江服务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未来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省服务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